[轉載自聯合新聞網]

多聲道時代,不同音樂載體各有功能。MP3、網路最無法取代的優點之一,就是讓樂友的音樂視野,從web1.0式的唱片商由上往下決定,變成web2.0式以社群為基礎的互動分享。 
「踏入音樂界,我才知道自己以前的音樂品味被宰制得多厲害。」大學開始在唱片業打工、現轉攻線上音樂公司的小E,像所有樂迷一樣,過去聽的都是經過國內代理商選片後的作品。而這些藝人、音樂家還得通過商業機制的重重關卡,才能發片。 

網路打開小E的音樂視野。大三那年,線上音樂交換機制Napster出現,小E瞬間發現全球有那麼多她從沒機會聽到的音樂類型,那麼多品味相近卻無緣相識的樂友。她和上億樂迷的音樂世界,陡然升級。 

Napster後來鬖]侵權問題關閉,但它開啟的音樂2.0式的思考,帶動無數如iTunes、eMusic、MySpace等線上音樂網站及音樂社群網站興起,讓「聽什麼、怎麼聽」的音樂決定權下放。 

網路更從上游改變音樂生態。MySpace由於開放樂友創作空間,後來乾脆開起唱片公司,專出在自己網站上廣受歡迎的歌手唱片。近月來台的「部落格女孩」蔻比‧凱蕾,就是在MySpace被6000個創作歌手部落格串聯推薦後,又被13萬名網友加入好友,最後被環球搶去發片。 

國內也有不少音樂網站專供創作者發表。前年成立的Street Voice網站,讓許多「網路樂團」在網友支持下,最後得以踏上真實舞台。今年三月,回聲樂團﹙Echo﹚主唱柏蒼更創辦INDIEVOX網站,讓所有獨立音樂人都可在此發表並販售作品,不必苦等唱片商青睞。 

然而網路的便利是把雙面刃。不少樂迷表示,靠網路聽音樂因為太容易,「變得比較不珍惜音樂」。樂評陳德政更指出,以前買CD,一開始若不喜歡,可能會因多聽幾次聽出優點;「現在新曲接收量太大,有些音樂一聽不喜歡就刪掉,或許讓它失去翻身機會。」 

■新聞辭典
˙Podcast:有如個人網路廣播電台,可視為以MP3格式製作的blog,收聽者可運用RSS(一種通訊協同格式)訂閱下載,再在iPod或其他攜帶式MP3隨身聽上收聽。每個Podcast內容不同,可含音樂播放、談話節目、語文教學等。例如http://www.beyondjazz.net/ 

˙音樂社群網站:網友可儲放音樂並與其他樂友交流,看對方聽什麼音樂並寫文互動,MyShare、蘋果的My iTune都有類似服務,Last.Fm還可藉程式幫網友找出相仿的音樂輪播。國內線上音樂網站如KKBox、INDIEVOX也都開發社群服務。 

˙線上音樂網站:網友可在線上付費下載音樂,如iTunes Music Store、eMusic.com等。不過許多網站由於版權問題,不開放當地國以外的使用者購買音樂。國內的KKBox則須掛在線上聽,不能下載帶著走。 

【聯合報
本報記者/何定照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CMTWN 的頭像
    WCMTWN

    華納版權台灣官方部落格

    WCMT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