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: 謝欣窈
更新時間 : 2010/08/23 18:43:24

在台灣賣唱片,行銷模式似乎不是簽唱會、見面會,就是透過媒體大量宣傳了,再不然就是在專輯中加送贈品了,如果現在有樂團大手筆花錢請你聽音樂,你願不願 意呢?
 
圖/摘自big5.cri.cn

(Brain.com 2010-08-23)花錢請你聽音樂,你有沒有興趣呢?默默無名的英國樂團The Reclusive Barclay Brothers,沒有行銷資源、沒有銷售通路,更沒有機會一舉成名。樂團成員雖對網路盜版的行為感到失望,卻也認同想要直接接觸數百萬聽眾,必須透過網路。

於是他們自行架設網站,網友能自行上網登錄試聽,樂團還提供2,700英鎊(約台幣13萬元),約每個人27英鎊(約台幣1,300元)的獎金,隨機 抽選贈送給其中一百位聽眾。雖然13萬的行銷預算很少,卻能準確的花在刀口上,大大提高樂團的知名度,並廣泛接觸到那些可能會購買專輯的消費者,也創造了 可觀的傳播效果──各大媒體爭相報導!儘管目前不清楚銷售量,但是卻看到了一個音樂產品行銷的新模式。

The Reclusive Barclay Brothers的成員認為,與其用同樣的錢去買廣告託播,只能讓小部分的人注意到,還不如直接用行銷預算回饋給那些願意試聽他們音樂的消費者。這樣的做 法,在音樂界引起軒然大波,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,許多人擔心獎勵試聽的模式會喪失音樂的本質,但從行銷傳播的角度來說,他的確創造了議題,也實質的達到 了宣傳效果。就有網友表示,雖然這首曲子不是我喜歡的風格,但我終究還是聽了!




The Reclusive Barclay Brothers透過議題行銷,成功的將默默無名的樂團突破重圍重新推上舞台【圖片來源


未來音樂產業究竟會如何脫離目前的困境,還沒有定論,不過英國的這個行銷案例,倒是值得觀察,也許可以窺探出未來相關產品的發展趨勢。

根據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(IFPI)資料顯示,1997年台灣唱片市場規模約有新台幣123億,到2008年只有新台幣15億,市場大幅縮水到只 剩不到十分之一,可見不僅才華洋溢的年輕人,想要出唱片一圓歌手夢愈來愈難,面對盜版猖獗,唱片公司想要生存也要絞盡腦汁,學會洞悉消費者需求,才能面對 快速變遷的市場。


 

音樂產業競爭激烈,連情侶內褲都能成為專輯的贈品,引人省思的是究竟購買者是為了音樂或是贈品呢?【圖片來源


近年來,各家唱片業者為了增加購買動機而花招盡出,從早期的寫真集、明信片,到現在T-恤、飾品,這些贈品不僅提高附加價值,也更有收藏意義。像是在 何潤東2010最新專輯《我記得我愛過》中,就附贈香水,中國版本內更附贈親手設計的情侶內褲;郭書瑤《honey》也送上造型隨身碟,把寫真集、MSN 表情符號、拍攝花絮等等都收錄其中,為滿足消費者可是耗盡了心思。

不過隨著附送的贈品更多元化,也不免讓人懷疑,唱片公司究竟賣的是歌曲?還是贈品?因此也有部分對音樂有堅持的歌手,大膽拋棄實體唱片,只發行數位專輯,來因應市場數位化的趨勢。例如莫文蔚《回蔚》專輯,就以數位的型態在數位平台上銷售。




透過數位化專輯,利用隨身碟分享音樂似乎已變成未來趨勢【圖片來源


在日本,2009年3月上市的濱崎步的專輯《Next Level》,也有同樣的思維。不過她除了CD與DVD外,也以USB隨身碟的形式銷售,雖然價格高達6,800日圓(約為新台幣2,600元),但歌迷 能把專輯歌曲匯入隨身碟內,並分享給其他朋友,在功能上更符合年輕世代的媒體使用行為,無形中也創造了音樂產品的新價值。

產業改變往往不及消費者變動來得快,只能眼觀四面、耳聽八方觀察市場反應和消費者需求,不斷推陳出新,才能吸引新一代消費者的注意並引發購買。促銷本 來就不是長久之道,更容易被模仿,音樂產業為了對抗盜版,除了改以數位專輯發行,節省成本外,各式的結盟型態也會漸漸成熟。在不久後的將來,與手機業者結 盟、網路平台合作等,都是有可能的行銷方式,那才是將音樂產業推向高峰的推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本文出處「動腦網站www.brain.com.tw」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CMT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